新闻资讯
healthcare within reach
新闻资讯

运动有益健康,那为什么会有人运动猝死?

   2023-03-01

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措施,运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运动猝死的新闻,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运动是一剂良药,但不同的量和对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千差万别。

一、运动有益健康

众所周知,久坐行为与人群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直接相关。而死亡风险则随着久坐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有久坐行为的群体,在增加了运动量后,死亡风险也会下降。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耐力,还可以改善血压、 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二、运动对部分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并不满足于日常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高强度的运动及运动赛事中来,如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跑、铁人三项等等。

 

虽然运动量与心肺功能获益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中除了心律失常,人们关心的还是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对于竞技性运动员,进行耐力型比赛项目,如跑步、自行车和铁人三项等,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可达0.4/10 万 ~3.3/10 万。

 

对于普通人群,年龄增长是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也提示,男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高于女性。心源性猝死可以发生在运动当中,也可以发生在运动后和休息时。

 

国人发生的运动相关性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男性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猝死者主要集中在15~20岁青少年和退休人群,相关的运动项目包括长跑、田径、篮球和足球等。不同人群在从事同一种运动时,如不同年龄、性别、合并不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在参与长跑运动时,猝死风险的差异可近 100 倍。

三、运动相关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分析

虽然习惯性运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是高强度运动会增加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心肌缺血、脱水导致的高凝状态,运动诱发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可能机制。长跑中脱水或者补液不当,引发电解质浓度异常也是重要因素。强度过高的运动,对于未接受专业训练者以及有潜在心血管疾病者,是存在一定隐患风险的。

 

对于运动相关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略有差异。既往研究中,成人发生运动相关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和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也有多项研究显示,看似健康的运动员发生右心室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房颤动的风险显著增加。

4、心肺耐力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了心肺耐力在预测个体不良健康风险方面的重要性。人群中心肺耐力较好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的增加,临床不良事件风险降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周150 min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或 75 min 高强度体育活动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率有关。

 

WHO 提倡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数据显示,在 12~15 岁的青少年中,一半男孩和三分之二女孩的心肺耐力未达到健康水平;在肥胖青年中,心肺耐力达到健康水平者只有五分之一。

因此,增强心肺耐力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