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healthcare within reach
新闻资讯

医学博士猝死,年仅37岁!

   2023-03-01

8月22日,湖南衡阳,年仅37岁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杨宏发医生,在读博期间从实验室忙碌到半夜后回宿舍休息,突发心源性猝死,再也没有醒来,第二天早晨室友发现了他的遗体。

看到这则消息小贝唏嘘不已: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却死于心源性猝死。

杨宏发医生医术精湛,患者在手术室外等3个小时给他送写着「妙手仁心、耐心友善」的锦旗。

同事说他从业8年,几乎全年无休,奋战在临床一线,「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已是习以为常的事」。

杨宏发的妻子同样是一名医生,她曾经描述,丈夫每天回到家的[敏感词]感觉就是累,「坐在沙发上都能睡着」。

image.png 

武汉疫情期间,他是湖南首批支援湖北黄冈医疗队成员,曾主动请缨加入ICU团队,救治危重症患者,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

37岁的主治,医术精湛,荣誉傍身,可按规定,因为没有博士学位,不能晋升高级职称,所以他去读博士了,与医院签约委培。

2021年9月,他考取南方医科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直到生命定格在37岁。

看完杨宏发医生的生平,不难得出结论,疲劳过度是导致其猝死的主要原因。

过度疲劳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律失常,而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均可导致猝死。

image.png 

另外,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除了心源性的因素,疲劳还会诱发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也可能导致猝死。常见的为脑干梗死、脑干出血,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丧失生命。所以平常要安排好作息时间,避免出现过度疲劳,防重于治疗。

从疲劳到猝死仅需6步

猝死过程:

轻度疲劳-身体发沉-精疲力竭-身体有恙-疾病缠身-突发猝死。

image.png 

提醒:如果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休息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就应该告诉自己——我要休息了!

测测你的疲劳值

image.png 

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表现:

1. 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2. 工作或看书注意力难以集中;

3. 说话有气无力;

4. 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默不作声;

5. 总是伸懒腰,打哈气,睡眼惺忪;

6. 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7. 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抢步赶上去;

8. 喜欢躺沙发,把腿抬高才舒服;

9. 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10. 食欲差;

11. 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2. 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13. 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 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做梦不断。

其中,如若:

符合2~3项,则可能是轻度疲劳;

符合3~4项目,可能是中度疲劳;

如有5项及以上,则可能是重度疲劳,应引起重视。

后,小贝提醒大家,要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做到劳逸结合,把身体健康放在[敏感词]位,要知道,如果你的健康是0,后面的家庭事业金钱等数值再大,相乘还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