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healthcare within reach
新闻资讯

糖尿病患者要如何保护血管健康?

   2023-03-01

20多年来,已经有多个研究证实,与无糖尿病的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4倍,与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当。

image.png 

因此,糖尿病也被称之为冠心病等危症。如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则今后数年里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将大幅度增高。

一、高血糖是如何损伤血管的?

血管中的内皮细胞是在循环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天然屏障,维持着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调节炎症反应、预防血小板聚集等。高血糖的“糖毒性”造成血管内皮结构损害,还会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分泌活性物质失衡,就会造成血管的病理改变。

image.png 

结果,血管变窄了,血液变稠了,血液脂质增多了。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当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导致血脂紊乱。

因此,糖尿病又称“糖脂病”,可表现为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在高血糖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促进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和发展。

脂质的增多、黏稠的血液、狭窄的血管,都会增加内皮上脂质的沉积,如不合理控制,便会给血管“添堵”,发展为斑块,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在部位的血管会出现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增加破裂风险,引发出血性疾病。

二、糖尿病不只是控糖

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仅靠控制血糖不能完全避免,必须同时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把血脂调到理想水平,把体重减下来。

image.png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统称为代谢综合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诱因,都必须加以控制和监测。因此,对于那些连“定期监测血糖”还做不到的糖友们,可要对这个问题提起重视了。

糖尿病发展隐匿,相当多的患者是在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期间,经过全面检查才被首次诊断为糖尿病,也就是说,很多糖尿病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可能是心、脑或肾疾病。

因此,应该对所有的心血管疾病、脑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患者进行糖尿病以及血压、血脂的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达标,并维持长期达标管理。

严格管理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是其治疗的重中之重。对吸烟、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并力争治疗达标,并长期维持达标。

三、综合管理降低风险

image.png 

1、首先应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

2、应该注意血压指标,超标要及时控制;

3、关注血脂情况,要尽量控制到达标;

4、定期测量体重,逐步达到健康体重;

5、定期测量并发症情况,尽早改善;

6、如果有脂肪肝,要尽早减轻;

四、健康饮食和运动

image.png 

1、素食为主,多吃蔬菜,少吃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精加工食品;

2、保证每天25克以上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

3、合理运动,每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半小时~1小时;

4、科学用药,特别是用有益于血管与肾脏健康的糖尿病药物;

5、吃一些深海鱼,每周两次;

6、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

后再次提醒,糖尿病血管病变是所有并发症的发病基础,患者得了糖尿病10年,也就意味着血管病变已10年,血管至少狭窄30%,而且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速度是正常人的3-6倍。糖尿病患者积极保护血管,预防血管病变才是出路。